“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袁莉作为现代“汉奸”,她可谓是将这句话展现的淋漓尽致,为了能够趋炎附势,她不择手段,帮助美国媒体造谣诋毁中国。
但老话说得好:“善恶到头终有报。”口无遮拦的袁莉最终也是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成为了名扬中外的“跳梁小丑”。
那么她看着如今自己的结果,亲手断送了自己前程的她又是否会感到后悔?原本还拥有无限光明的她,又为何会走上“叛国”这一条不归路呢?
袁莉出生于我国宁夏的银川,在2002年的时候她前往美国留学,先后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并且还获得了新闻和国际关系硕士学位。
展开剩余84%她曾担任过新华社驻北京国际新闻编辑,并且还在泰国、老挝以及阿富汗担任驻外记者,一直到2004年的时候,她在纽约加入了《华尔街日报》,并正式移民到美国。
然后她在这里工作了4年的时间,于2008年回到国内,担任《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的主编,从此常驻于北京,一直到10年以后,她又担任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
但在加入《纽约时报》以后,她却成为了美国对华文渗透的马前卒,她秉承着美国立场对中国事务指手画脚、抹黑批评,但在她的文章当中又经常对中国使用“我国”这样的称谓。
不过一开始的时候,袁莉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她甚至在记者圈子里面都不是非常的出名,一直到2022年的时候,袁莉的所作所为才逐渐让民众们所熟知。
在2022年1月份的时候,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数百万人不惜一切代价及执行中国零疫情政策》这样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当中,先是将中国动态清零政策恶意歪曲为零感染,随后更是将矛头直接对向了积极防疫的中国基层社区工作者。
这篇文章当中将每一个中国人为了疫情早日结束,社会早日恢复活力而付出的牺牲,全部污蔑、抹黑成为的是一种平庸的恶。
要知道平庸之恶本身是一个哲学术语,是德国哲学家汉娜·阿伦特用来形容那德国时期,德国人对屠杀犹太人支持的词语。
并且这个词语指的是意识形态机器下无思想、无责任的犯罪,是指将自己思想的消除,对下达命令的无条件服从,以及对个人价值判断权利放弃的恶。
这篇文章一经发出,瞬间引起了中国民众的不满,而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袁莉,她倚仗着自己中文母语的优势,不断的爬出各媒体平台的留言区。
并且她专门挑出来的那些负面评论,以及抱怨和情绪发泄性的话语,用尽了捕风捉影之能事,进行着去善扬恶的行为当做她立论的依据。
这篇文章一经发出来,不光在国内引起了轰动,在国外也并没有达到袁莉所想要做到的目的,可以说这篇文章一经发出便直接在外网来了一个大翻车。
众多外国的网民们在看完袁莉发表的这篇文章后,对其文章内容的表述进行愤怒的回怼,不少网友们吐槽袁莉没有为84万死于新冠肺炎的美国人说句公道话。
其中还有不少的网友指责袁莉,声称她当时身在疫情控制比较好的香港,但是她却放下碗骂娘,这样的行为可以说非常的讽刺。
随后网友们又对袁莉进行了深扒,结果发现她这样歪曲事实,恶意抹黑中国的言论行为并不是第一次,在2021年的时候,她就曾发表过相关的文章。
袁莉曾经在美国的纽约时报上面发表过一篇文章,其内容主要讲的是中国人学习英语,在这篇文章当中,袁莉认为英语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推动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在袁莉的这篇文章当中,把当时中国近几十年取得的所有成就都说成是美国和西方启蒙的结果,甚至还将当时我国降低英语成绩的行为说成是开倒车。
不过她这一次的如意算盘却落空了,因为这一篇文章她不但要承受着来自国内人的怒火,同时还要遭受着外国同伴的嘲讽。
可以说她仅仅用了这一篇文章,就直接将自己变成了一个海内外都看不上眼的跳梁小丑,可以说她自己种下的恶因,最终的恶果也将由她自己承受。
在这件事情过去没多久,袁莉也就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说她最终获得的结果,也是她自己为之前犯下的错误所买的单。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袁莉 观察者网——美媒将中国民意类比德国人支持纳粹屠杀,外国网友惊了:恶心、疯狂 知乎——为了想在西方媒体里露头的纽约时报记者袁莉,都是怎样抹黑祖国的?发布于:河南省七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